《天下长河》开出8.4的高分,康熙治黄河的另一面,有清廷私心
11月18日,电视剧《天下长河》更新至第19集。这部电视剧即将播出过半,观众评分平台也正式开出分数,8.4分的评分,已经是近期电视剧作品当中观众评分非常之高的作品了。称《天下长河》为优质作品,并不为过。该剧的收视率目前也是水涨船高,总局的中国视听大数据上,该剧收视率成绩在卫视当中处于领跑状态。
《天下长河》讲的是康熙年间治理黄河的故事。黄河中下游经常泛滥成灾,这是大家历史课本当中已经学到的。因此,康熙治理黄河的事情,也容易赢得观众们好感。毕竟,黄河中下游泛滥成灾,受苦受难的是老百姓。在肯定《天下长河》是一部优质电视剧的同时,我们也不得不说明一下,毕竟是电视剧,不能当作正史看。
在正史当中,对于康熙年间靳辅、陈潢等人的治理黄河,也是赞誉有加的。但同时,康熙皇帝治理黄河,也不仅仅是为了当年的老百姓那么简单。或者说,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治理黄河,也都不仅仅是处理黄河的水患。在中国历史上,很多朝代当中,黄河都是被当作战略武器运用的。
在咱们中国的古代历史上,很多时候,都是打着打着仗,就把黄河给决口了,然后来个水淹七军。在古代,这种打仗的方法,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。而在北宋的时候,黄河是比咱们现在的黄河还要往北的。这条黄河,甚至于被北宋当作了战略武器,一旦北方的民族带兵冲上来,北宋就拿黄河当作“长城”来用了。到了南宋的时候,黄河就不走华北平原这边了,转而向南边流,为什么要往南边流啊?其实也是把它一定程度上当界河用。
明清治理黄河,采用了束水攻沙的办法。这个办法,在电视剧《天下长河》当中,有不少桥段的展示。尤其是陈潢等人向康熙皇帝讲束水攻沙的作用,估计很多观众都会觉得陈潢他们果然是河神转世,确实挺厉害。不过,在正史当中,对于康熙他们治理黄河的看法,也是有好有坏的。
好的一面,康熙他们治理黄河之后,黄河确实不再发生大的改道了,一直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,黄河才再次改道,也就是咱们现在见到的黄河中下游的这条路了。历史上,有一种观点认为,康熙他们治理黄河,是藏着清廷的私心的。这个私心,咱们也可以姑且一听。
《天下长河》当中,陈潢曾多次在剧情桥段当中说,要把两岸的河堤收紧,从而让河水流速加快,从而冲击河底的泥沙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,河底的泥沙确实在中下游一段被冲刷了,但是,泥沙并未被完全冲刷到大海当中去,而是堆积到了入海之前。这就造成黄河最终其实是成了较为危险的地上河。
清廷这边修筑黄河两岸的大堤,也是和以往的很多朝代一样,关键时候,是把黄河当战略武器用的。清廷这边想着,万一汉族人团结起来,从南方开始集结,农民起义,攻击清廷的话,清廷蛮可以把黄河的大堤决口掉。只要在中游决口,一定会冲刷千里,形成大片的泥沼菏泽。这样,北方就安全了,留给了清廷退回山海关之外的时间。
康熙年间修筑完了黄河两岸的大堤之后,一直没什么乱子,所以黄河大堤就一直被使用着。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,黄河流域也打成一锅粥了。尤其是太平天国的北伐,眼看着就打到清廷的国度去了,确实让清廷很是担惊受怕。1855年,黄河再次改道,从黄淮一带,转向了现在的黄河下游河道。
1855年黄河泛滥的时候,正好是太平天国运动打打杀杀的时候,黄河中下游大面积的菏泽泥泞。黄河泛滥成灾之后,太平天国也就没办法派更多的军队北上打清廷的老巢了。当然,当时的太平天国,也没那能力再次派兵了。
后来,日本鬼子来了,黄河又决口了一次。再后来,黄河就安定了,不被当作战略武器用了。康熙年间治理黄河,有造福老百姓的意思,但同时,也有清廷造福自己的意思在里边。其实,只要中国安定团结,黄河水患就能防御,一旦乱了,水患就要乱成一锅粥。
《天下长河》:历史剧体现文艺创作者担当
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播出的《天下长河》,成为当下荧屏上不多见的历史剧,从治理黄河的历史题材切入更是前所未有。《天下长河》基于可考史实创作,有着治河史诗的恢弘、朝堂制衡的权谋,也有君臣互动的诙谐,在历史叙事中把握了现实质感。在古偶、玄幻、仙侠等古装剧题材扎堆的影视大环境中,《天下长河》的出现拓展了创作维度,体现了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,同时,这部剧也能够让观众看入眼、走进心、开动脑。
大视野 有厚度
《天下长河》以清朝康熙年间的黄河治理工程为线索,讲述靳辅、陈潢两位治河能臣经历数十载风雨,守护黄河安澜、还百姓平安的故事。治理黄河是中国历朝历代治国的重点工程,但此前未有影视作品完整地触及这一题材,《天下长河》以此切入历史肌理,是一种大胆而新颖的尝试。
在最新剧情中,朝堂上的一场治河辩论引得观众连连叫好,大臣之间的针锋相对高能烧脑,同时也揭示出治河之艰难。陈潢提出“黄淮一体”,但是康熙皇帝又要考虑是否会影响漕运和漕粮;陈潢建议给黄河制定河道,被讥讽“那他岂不是成了龙王爷”!他申请治河银两,户部官员质疑,“钱让你先拿着玩,最后你说多少就是多少”;靳辅指出自己治河要手握人权、财权、兵权,康熙无奈笑道,“朕现在好像债主上门一样啊”……一番唇枪舌剑,不只是朝堂之上的钩心斗角,更是千古治河难题的现实困境。《天下长河》聚焦治河,但并不止于技术问题,同时也在挖掘治河困难背后的历史局限性和政局复杂性,这使得剧情一波三折、扣人心弦。有观众点赞说:“好久没有看过这样大视野、有厚度的历史正剧了。”
剧中的两位主人公靳辅和陈潢,一个是治世能臣,一个是大国工匠,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的化身。靳辅从戴罪之臣被康熙破格提拔为河道总督,他动容地立誓:“昨日之靳辅已死,今日之靳辅,与黄河共存!”展现出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的风骨。面对更改河道、淹没祖坟的反对声音,靳辅力排众议,讲求大局观——“小慈乃大慈之贼”。陈潢则是一位天才般的治水专家,他自称“河伯投胎”,网友送其“技术大佬”的称号,但剧中有人将陈潢讥讽为“二百五”。他心性豪爽,毫无规矩,在皇帝面前也是“你呀”“我呀”相称,康熙说,“早上给他一个官做,不到天黑,就把所有人都得罪遍了。”不过观众表示看得好爽,“我需要这么一张嘴。”靳辅为民请命、筹谋大局,陈潢智商超群、硬刚直怼,两人的治河搭档,让观众也燃起了事业心。
群像剧 新表达
作为一部群像剧,《天下长河》还塑造了一批形象丰满的角色,而且每条故事线的推进都逻辑清晰、有条不紊。康熙、索额图、明珠的君臣三人组,让人看出了一些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的感觉,观众评价罗晋饰演的康熙皇帝“有味道”“没有距离感”。
此外还有陈潢、高士奇、徐乾学的兄弟三人组,尤其是一日七迁、直达御前的高士奇,从落榜举子、教书匠,一日之内被康熙连下七道诏书,成为行走南书房的布衣宰相,被网友称作“职场锦鲤”,而且这个人物是有史可考的。
《天下长河》还用喜剧的方式,揭开了官场众生相。徐乾学被观众称作“喜剧人实锤”,他的发言——“当大官的一马当先,像我们这种当小官的,往前一看,可不都是马屁吗”,让人笑中有所思。
此外,《天下长河》的感情戏份含量几乎为零。康熙的第二次大婚,在婚床上吃花生瓜子,随手揭了皇后的盖头,最后说忙活了一天大婚不知道耽误了多少政务,在新婚之夜就跑去加班了,妥妥的“直男”属性。
曾几何时,历史剧有过霸屏的时代,《康熙王朝》《雍正王朝》《大明宫词》《汉武大帝》……这些剧集都是当年的收视冠军。后来的《大秦帝国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等历史剧,虽然获得了好口碑,可惜收视成绩十分惨淡。严肃性与市场性、思想性与观赏性之间的平衡问题,让传统的历史正剧遇到了创作困境。
《天下长河》的出现,证明了历史剧并没有断层,它还在不断开拓出新的创作角度,生长出新的表达方式。《天下长河》遵循“大事不虚,小事不拘”的创作原则,通过传奇式的表达手法,营造出庄谐并重的风格特点。不为帝王将相著书立传,不专注宫廷权谋心术、后宫斗争,而是讲述了中国工匠天下为公的精神,呈现出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”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,以真诚的文艺创作回答了面向人民再造经典形象的文化命题,这显示出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。
《天下长河》不仅讲述中国的治河历史,更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,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。立足历史,观照现实,一部好的作品,应当是文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重的。
上一篇:《天下长河》开分8.4,演员演技排座次,罗晋第五,梁冠华第二
免责声明: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最美女性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